
交通脉络的延伸,让远方风景触手可及。
一条环线,串联起贺兰山东麓的瑰丽风光与深厚人文;一次协商,助推了我区交通网、葡萄酒产业与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。日前,自治区重点交通项目——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正在加紧建设中,路基工程已完工。这是自治区政协通过“有事好商量”协商聚力发展、务实建言、助推落实的又一成果。
调研查实情 “有事好商量”
贺兰山东麓是世界葡萄酒的明星产区,沿线汇聚百余家酒庄和21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,以“酒庄游”为特色的文旅资源丰富。去年5月,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在调研贺兰山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时发现,尽管贺兰山东麓沿线旅游资源丰富,但交通“毛细血管”不畅、基础配套设施不足,部分景点之间迂回绕行较多,游客通行效率低、体验感下降,制约了贺兰山东麓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。
问题浮出水面,政协迅速行动。同年10月23日,一场以“依托贺兰山沿线旅游道路积极发展特色旅游”为主题的“有事好商量”协商座谈会在自治区政协召开。会上,自治区交通运输厅、林业和草原局、水利厅等部门负责人,与葡萄酒庄、文旅企业代表畅谈痛点、共商对策。
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3年至2024年,该厅已实施完成了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项目一期、二期工程,对振兴路、陈华路、陈插路、红砖路进行改造提升,设置了慢行车道和路侧停车区、供停车观览区、游客集散综合服务区等配套设施,并将具备条件的过水路面改为桥梁,提升汛期公路保障能力。在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,希望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,在项目审批、用地保障、资金配套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支持,同步推进道路沿线景观提升、自驾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。
“在项目推进中,旅游要素分布差异,实施单位不同,缺少统一规划设计,导致沿线旅游功能设置及旅游交通标识、风格不统一,地域特色不突出。”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思明说。
“要让贺兰山东麓景区与景区之间、酒庄与酒庄之间的交通无缝衔接,结合葡萄酒文化、贺兰山岩画艺术等元素,打造贺兰山·69号葡萄酒音乐公路,通过设置艺术雕塑、文化标识等设施,形成‘葡萄酒+文化+旅游’观光带,丰富游客体验,传播贺兰山文化内涵,推动葡萄酒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。”宁夏图兰朵酒庄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子丰建议,将产区内的自然风光、人文景观、民俗风情等元素与岩画景区相互连接,形成一条集观光、休闲、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线路。
宁夏漫葡小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莹谈道,近年来,依托贺兰山东麓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积淀,贺兰山东麓陆续发布了一些特色旅游线路,但许多特色旅游线路尚处于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状态,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。建议以差异化、特色化为发展方向,系统谋划推进贺兰山东麓旅游线路迭代升级,把贺兰山东麓旅游线路塑造为宁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鲜明标识。
“在‘体验为王’的时代,把配套设施建设得更完善、把服务做得更贴心、把需求对接得更精准,构成游客的独家记忆,才能使‘头回客’变‘回头客’。”在自治区政协委员牛学智看来,要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,优化升级贺兰山沿线旅游道路的标识系统,扩充停车场、休息区等配套设施,加强旅游厕所的建设和管理,增设垃圾分类与回收设施,倡导游客文明旅游。
“推出全覆盖的旅游专线班车,整合贺兰山沿线公交、出租车、自驾租赁汽车等交通资源,将旅游专线与贺兰山沿线主要景点相衔接,形成一条或多条旅游环线。”
“加强对贺兰山沿线交通的疏导和管理,建立信息平台,配备旅游指南与语音导览,方便游客规划行程。”
会上,企业代表和委员直抒胸臆,相关部门也真诚回应。“我们将认真汲取大家的观点和措施,与自治区林草局、水利厅、文旅厅的同志积极沟通,合理规划。”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力军表态。
“我们积极与银川市对接沟通,在确需建设的情况下,按程序办理有关审批手续,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,缩短审核时间。”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与会人员在完善景点交通串联、公厕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、打造品牌形象、提升周边环境等问题上达成共识,合力推动项目的落地实施。协商结硕果 蓝图变通途
10个月后,蓝图落地。今年8月27日,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项目正式动工。这项总投资达3.68亿元的工程,未来将如一条丝带,串联起沿线23公里的红砖路、58家风格各异的葡萄酒庄以及众多特色民宿,打造出一个“交通+产业+文旅”融合发展的标杆。它不仅是一条路,更是驱动区域升级的新引擎,为我区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劲的交通动能。
“项目规划聚焦环线道路改造、慢行系统构建、服务设施配套三大板块,创新设计理念,将葡萄酒、贺兰山等元素贯穿设计始终,预留野生动物生态通廊,选取4座桥梁做景观化打造。桥梁设计主要以贺兰山、葡萄酒及葡萄藤蔓为灵感,与贺兰山石错落分布、遥相呼应,中景连绵起伏、近景疏密有致,形成完整的桥体立面感受,诠释葡萄酒乡的田园诗意与塞上江南的生命力。”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协商会后,该厅会同相关厅局,多次组织实地踏勘,比选论证项目方案,积极吸收协商会上委员们的意见建议。
记者了解到,项目将建设14处三级驿站,提供休憩、卫生间等基础服务,充分结合景区、地方文化、葡萄酒庄等主题,重点打造石语境、醉诗园、望朔台、醴时光、酒酿坊、葡誉纪六大主题驿站。驿站利用卵石、片石、砂岩等本土材料,结合岩画、葡萄酒、贺兰山等元素,将停车、观景、科普等多样化功能融入其中,并利用场地高差,设置眺望贺兰山的观景台,满足游客休憩打卡需求。路域环境以“原山、原野、原生态”理念为主,对驿站四周进行人性化设计,利用灌木色带,形成色彩缤纷、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,营造出田园风格。
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项目建成通车后,将有效解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交通不畅问题,进一步完善贺兰山东麓“快进慢游”交通运输体系,加快形成“交文旅产”跨界联合的联动效应,助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,吸引区内外游客沉浸式体验贺兰山风光与葡萄酒文化。
从协商议政到成果落地,自治区政协全程跟踪推动,确保建言转化为发展实效。自治区政协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坚持问题导向,深入调查研究,广泛凝聚各方智慧,将委员建言、企业诉求与部门工作精准对接,有效推动了贺兰山东麓交通与文旅深度融合,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政协服务大局、助力发展的担当作为,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。